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信息 >> 正文

【讲座通知】李德仁院士:论时空大数据的智能处理与服务

发布时间:2019-04-23  发布作者:  点击数:

讲座主题:论时空大数据的智能处理与服务

主讲嘉宾:李德仁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讲座时间2019年4月25日(周四)下午15:00-17:00(已结束)

讲座地点湖南大学南校区逸夫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协办单位:湖南大学校团委     湖南大学研究生会

 

内容提要:

本报告介绍了时空大数据的背景意义、智能处理与社会化应用,并创新性提出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报告指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抓好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化、大众化和实时化,以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其创新发展道路将十分宽广。


主讲人简介:

李德仁,男,1939年12月31日生于江苏泰县溱潼。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名誉博士。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现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德仁是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学家和教育家,活跃在对地观测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在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理论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民生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创立了用于粗差检测的“李德仁方法”;率先提出“3S集成”理论与方法,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和建立了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建立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组织协同创新,攻克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数据集成处理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民生服务和重大应急工程,推进了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和数字文化遗产建设;推动我国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PNTRC)天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一体化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创造空天信息万亿产值。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共培养博士200余名,为我国培养此领域高层次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其中4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2012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最高荣誉,全世界仅有10人享此殊荣。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研究生院楼D栋4层

电话:0731-88821224(综合办)、88822856(招生办)
88822824(培养办)、88823112(学位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