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正文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3-06  发布作者:  点击数: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8]5)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为做好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计划

2019年各学院分专业招生计划见《湖南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复试组织管理

(一)考生在312日后可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看各学院的《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

(二)各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复试组织管理机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主管研究生工作、学生工作、本科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和学院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等担任,负责本学院复试重大事项决策、制定和实施本学院复试具体工作方案。还须成立以学院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为负责人的复试监督小组,负责学院复试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并受理考生的举报、投诉事宜;2. 对于生源充足的学科、专业(方向),学院党政联席会根据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学科专业特点等,在不低于学校复试分数线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划定复试分数线,复试考生数比例不低于拟录取数的120%3.各学科专业(专业学位领域、研究方向)的招生计划(含总计划、已接收推免生数、夏令营营员数);4.复试内容、复试形式(包括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和专业综合面试)和复试要求;5.复试时间、地点和程序安排;6.调剂复试办法(包括接收调剂的学科专业、拟调剂人数、申请条件、调剂复试要求等);7.拟录取建议名单的确定。

三、资格审查

(一)复试考生的资格审查由学院实施,研究生院进行复查。未经过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复试。

(二)考生通过资格审查后网上缴纳复试费(标准:120/人)。

(三)考生携带准考证和下列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参加资格审查,学院审核原件,收复印件:

①身份证。

②应届生:学生证(或学校教务处开具的学籍证明)、《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往届生:本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专科起点获本科毕业证或者专升本的考生还需提交专科毕业证;在国外获得学位的考生,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③同等学力考生还需提交: a.近三年在CSCDCSSCI核心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b.辅修所报考专业的全部本科主干课程成绩单;c.近三年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单(须达到了425分以上)。

温馨提示:准考证遗失的,从319时开始至43017时止,研招网会再次开通下载《准考证》功能,考生可凭借网报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统考网报平台下载《准考证》。

(四)对考生是否符合报名条件的资格审查以考生报名时填写的信息为准,考生所填报名信息及提交的报考材料必须真实,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复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于314日前向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享受初试总分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加分项目名单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2
、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在相应学科分数线基础上总分降5分或一门单科降5分。

3、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需提交:《男(女)性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六)复试确认:进入复试的考生请于314日前登录湖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进行复试确认,并确认复试科目。

四、复试

(一)复试总分分值240分,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专业综合面试(含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考生凭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复试。

(二)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323日下午14301630,考试地点具体安排见学院通知。

设计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复试专业课笔试时间由学院另行安排。

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考生的复试专业课笔试时间待国家线公布后,另行通知。

(三)专业综合面试,满分为140分。

时间:322日—26日,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学院安排。

专业综合面试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面试前随机抽签确定考生所在的复试小组和复试顺序。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由学院组织,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会计、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学院在复试中组织,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五)思想品德考察

考察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拟录取名单公示后,思想品德考察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须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具体加试时间和地点由学院安排。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但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七)考生携带下列材料参加专业综合面试:

①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单(由所在高校教务处加盖红章或档案管理部门加盖红章);
   ②外语水平证明(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托福、雅思、WSKPETS等成绩单); 
   ③获奖证书;
   ④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提纲等;
   ⑤参加社会实践、公益事业等证明;
   ⑥其他可反映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相关材料。

(八)调档函

在复试阶段,学院给复试考生发放调档函。在拟录取名单公示后,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生应将个人档案调入学校。

五、调剂

(一) 所有专业不接收校外调剂。

(二)校内调剂

1.调剂基本条件

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初试成绩同时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学校复试分数线和国家A类分数线;申请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2.工作程序

1)公布校内调剂的专业、接收数和要求(另见通知)。

2)考生申请调剂复试。

已达到学校复试分数线但未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以直接申请参加其他专业的调剂复试。

3)学院根据一定比例确定并公布参加调剂复试的考生名单。

4)复试。

5)接收调剂的学院根据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6)所有参加跨专业调剂复试的考生,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系统(考生端)登录完成网上调剂相关手续,具体程序另行通知。

3.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习方式、修业年限、学费标准、奖助政策、住宿安排等方面的差别明显,请考生谨慎考虑。是否参加非全日制的调剂复试,由考生自愿申请。

(三)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法律(法学)只能接受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代码为0301)的生源调入。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的考生可相互调剂(须满足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3个专业。

六、体检

考生体检在复试阶段进行,由学校医院组织实施,体检要求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七、录取

(一)录取办法

根据本单位的招生计划、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录取工作,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专业综合面试成绩小于84分的考生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小于144分的考生不予录取。复试专业课笔试成绩的合格线由学院自定。

(二)学制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艺术硕士按国家教指委相关规定执行。

(四)奖助学金

学校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且人事档案在校、无固定工资关系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

未调人事档案、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全日制研究生不参加学业奖学金的申请和助学金的发放。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不转入我校,不参与奖助,学校不安排住宿。

八、信息公开

考生可在各学院的网站查看报考学院的复试工作实施细则、学科专业的招生计划、复试考生名单、咨询申诉渠道(含部门、电子信箱、电话号码等)。

拟录取名单由研究生院统一公布,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九、监督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始终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接受考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如发现有违规违纪情况可向学校监察处反映。

复试实行巡视员和考生观察员制度,全面监督复试全过程。考生观察员由学院在自愿申请的复试考生中选取。

研究生院招生办:0731-888228560731-88822863(传真),电子邮箱yzb@hnu.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2019年研招录取)

监察处:0731-88821680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研究生院楼D栋4层

电话:0731-88821224(综合办)、88822856(招生办)
88822824(培养办)、88823112(学位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