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为国家、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现将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相关网址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网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官网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邀请函
二、参赛对象
(一)赛题1、2、3、5、6
1.参赛资格
参赛对象为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和将于2025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国外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国内大学在读留学研究生。
2.人数要求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1-5名学生组成,设置队长1名。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1-2名。
3.作品提交
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请在注册时备注研究生培养单位)、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人员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
4.作品要求
参赛以作品为单元,同一队伍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赛题。同一队伍申报每个赛题限报1个作品。同一作品不得重复参与不同赛题。参赛作品内容应紧扣大赛主题及赛题要求,必须为原创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参赛。
5.知识产权与作品版权
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将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作品、作品相关、参赛团队信息用于宣传品、相关出版物,有权指定及授权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及下载、展演(含巡演)等活动项目。
6.组织声明
专家委员会享有对赛题的最终解释权,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舞蹈专项赛题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个赛道参赛和评奖,主要围绕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个组别制定比赛规则。
1.参赛资格
专业赛道:凡正式注册的在读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硕士、博士)以及已确定攻读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均可参赛,鼓励港澳台地区及国际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参加或观摩比赛。
非专业赛道:参赛对象为非舞蹈专业领域的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和将于2025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国外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国内大学在读留学研究生。
2.参赛方式
舞蹈专业赛道与非专业赛道均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人员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各参赛队伍在大赛官网提交参赛作品百度网盘链接,(提取方式务必选择分享链接自动填充提取码)并确保链接1年内有效,随后在系统提交作品处提交作品链接。压缩包命名规则:赛题-组别-团队名称-作品名称。
完成网络提交后,培养院校须统一将参赛材料(百度网盘链接、加盖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单位公章的材料清单扫描件)发送至大赛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组委会指定邮箱(组委会不接收个人单独报送)。
3.报名要求
专业赛道:各培养单位每个组别报送参赛作品(课程)不超过4个(若超额报送则取消该单位参赛资格),同一作品不得兼报两个组别,参赛作品需由培养单位统一整理报送至大赛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组秘书处,秘书处不接受个人单独报送。
非专业赛道:每个组别提交作品数量不超过2个。
4.人数要求
参赛作品编导人数不超过3人,课程展示主讲学生不超过2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演员(配合课程展示的学生)人数视作品情况而定。
5.知识产权与作品版权
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参赛者(培养单位)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将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作品、作品相关、参赛团队信息用于宣传品、相关出版物,有权指定及授权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及下载、展演(含巡演)等活动项目。
6.组织声明
专家委员会享有赛题的最终解释权。专家委员会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三、大赛主题及参赛作品
赛题1:AI赋能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
赛题2: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实意义
赛题3:德与力--中国式英雄再创造
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文脉焕新·创想未来
赛题5:开放赛题
赛题6:地方定制赛题:河海津韵:天津城市文脉的创新表达
四、作品提交要求
(一)赛题1、2、3、5、6
1.参赛作品提交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需将参赛作品(文档、图片、视频、动画、带语音讲解的PPT等)打包压缩上传至百度云盘,上传完成后为参赛作品压缩包生成分享链接(提取方式务必选择分享链接自动填充提取码)并确保链接1年内有效,随后在系统提交作品处提交作品链接。压缩包命名规则:赛题-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初赛阶段不要求参赛队伍提交实物。
2.PPT是初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背景、设计理念、创新创意、效果演示等内容,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评审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视频和附件中体现,参赛作品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及其他赛事标识等。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1.舞蹈创作组、舞蹈表演组初赛作品提交要求
(1)参赛人员须提交完整作品视频。视频须为本次比赛专门录制,视频要确保高清像素(建议分辨率1080P及以上)。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作品不超过6分钟;群舞作品不超过8分钟;小型舞剧不超过30分钟(入围决赛作品需根据现场要求调整时长)。
(2)参赛作品须为2024年10月以后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舞蹈创作组作品参演人员必须为该编导培养单位人员组成。
(3)不得在作品视频及附件中出现指导教师、参赛者个人信息、学校名称或任何赛事标识,确保评审匿名性。
2.舞蹈教育组初赛材料提交要求
(1)参赛人员须提交本人报送一堂课程的教学设计(PDF格式)与授课PPT,内容应涵盖教学设计基本要素,格式自行决定,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环节时长不超过15分钟。
(2)不得在教学设计及PPT中出现指导教师、参赛者个人信息、学校名称或任何赛事标识,确保评审匿名性。
3.决赛要求
舞蹈专项赛题的决赛为现场展示,大赛专家委员会将现场进行打分。
(1)舞蹈创作组、舞蹈表演组决赛要求
参赛人员须在比赛现场完成作品展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作品不超过6分钟;群舞作品不超过8分钟;小型舞剧需根据比赛现场要求调整时长。舞蹈创作组作品参演人员必须为该编导培养单位人员组成。
(2)舞蹈教育组决赛要求
参赛人员须通过现场抽签选择教学对象的专业方向(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教育),针对相应方向进行现场授课,涵盖5分钟的讲解环节和10分钟的授课环节(注:教学对象由大赛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组提供)。
五、赛程安排
大赛分为初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
(一)初赛阶段
参赛学生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组将分赛题和组别分别对参赛作品进行在线评审,并最终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如有需要,评审专家可要求参赛队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视频、语音远程答辩,以求对参赛队和参赛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评审决定。评审标准详见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邀请函。
(二)决赛阶段
决赛为现场展示。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将到决赛现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并且回答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的提问。大赛专家委员会将现场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评比和打分。
(三)赛程时间表


注:具体时间根据大赛的实际情况可能进行调整,请及时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六、奖项设置
大赛分赛题评审。初赛各按提交作品数量确定一定比例推荐进入决赛。决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此外,根据主题赛事特点设置专项奖及其他特色奖项。
七、联系方式
1.大赛承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联系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13821192895
通讯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
电子邮箱:tnu_xgb@163.com
2.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苏老师
联系电话:0531-88362800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309
电子邮箱:wenhuachina2024@163.com
3.大赛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组秘书处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18645005566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2555号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4.为方便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加入QQ群交流。参赛选手QQ1群:1053783436;QQ2群:1053789660
5.湖南大学“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选手群,QQ群号:913870191
学校大赛负责老师:鄢老师
联系方式:15650709503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2025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