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信息 >> 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15  发布作者:  点击数:

各学院: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质量和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现将2025年校级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及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及数量

2025年学校计划立项建设研究生优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10门“人工智能+”课程8门课程思政课程5门高水平教材5项。各学院择优推荐,每个项目限报1项。

二、申报条件

(一)研究生优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

1.申报课程须为我校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课程设置可参照《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为依据,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紧密跟踪行业前沿,注重发挥在线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优势。

2.申报人须为校内专任教师,师德高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作为课程建设负责人并实际参与。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加课程建设的,原则上应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在专业领域具备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3.课程建设须紧密依托行(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鼓励校企联建、打造高质量实践教学品牌课程。优先支持行(企)业专家同堂授课的课程项目。

研究生优质人工智能+课程

1.申报课程已纳入2025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选修课均可申报。

2.课程目标定位准确,有详细的建设规划。有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材能及时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最新科技和教学改革成果,体现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创新研究生教学模式。

3.申报人应为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师,师德高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技术职称。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团队成员一般不少于3人。鼓励跨学科、跨院系组成团队联合申报。

4.课程教学团队须充分依托大语言模型等AI技术,推动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对教学资源、教学场景、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全面革新。课程建设须涵盖个性化教学设计与自适应学习路径的开发、智能辅助教学工具的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智能分析决策系统的构建等。鼓励课程团队结合课程大纲和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知识图谱、问题图谱、能力图谱,AI备课、AI助教等人工智能技术,重塑课程内容。

)研究生优质课程思政课程

1.申报课程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育人效果明显,学生认可度高,推动党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在本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具有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有关课程思政的详细内容和要求,请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2.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科学设计课程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申报人应为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师,师德高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课程团队成员结构合理,鼓励专业课教师邀请思政课教师等共同设计课程,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思政类课程不在本次立项建设范围内。

)研究生高水平教材

1.教材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编排科学合理,符合学术规范。

2.申报人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的言行。学术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一般应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了解人才培养规律,了解教材编写工作。

3.申报建设的教材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和研究生教学与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教材编写应与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相匹配,重点资助学科专业必修课的教材申报。

4.教材应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需要,遵循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注意吸收国外同类教学用书的优秀成果,跟踪世界最新科学研究方向,反映新知识、新成就,采用有益和有效的新经验、新方法、新体系。理论严谨、结构合理、体例统一、文字精炼。

5.鼓励支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每本教材需配备相关教学课件,可用于线上、线下教学。

6.申报教材严把政治关、学术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标准要有机融入教材内容,政治上有错误有偏差,选文篇目内容消极、导向不正确,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或社会形象负面、有重大争议的不得申报。

三、申报流程

1.项目申报填写:各项目申报教师对应填写《2025年研究生优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1)、《2025年研究生优质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2)《2025年研究生优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3)、《2025年研究生高水平教材立项建设申报书》(附件4),于6月3日前连同支撑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一份,本人签字)一并提交所在学院。申报研究生优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优质课程思政课程的,需提交教学设计、教案、电子课件等支撑材料;申报研究生高水平教材的,需提交教材建设进展等支撑材料。

2.学院评审推荐:各学院汇总申报材料,按照申报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评审确定推荐名单,填写《2025年研究生课程教材项目推荐名单汇总表》(附件5),于6月9日前将推荐项目申报材料(申报书、支撑材料)及推荐汇总表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3.学校评审立项:研究生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名单并公示。

四、项目管理

1.研究生优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优质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期一年,期间应至少开展一轮教学实践,由各学院视情况采用听课、评课等方式开展中期检查,项目建设期满后,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研究生高水平教材项目建设周期1-2年,项目中期由学院进行中期检查,督促项目进度。建设期满,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重点考察教材内容设计、出版情况、在教学中使用情况以及教材影响力情况。

2.获校级研究生优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优质课程思政课程、高水平教材立项建设的项目完成建设后,优先推荐参评省级项目。

3.对于获批立项的项目,学校将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为立项项目提供必要条件和配套激励,挖掘优秀典型、做好示范引领,不断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成效。

五、往年立项建设项目结项及中期检查

1.2024年立项项目中期检查。2024年立项建设的校级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优质课程思政课程、高水平教材填写《2024年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报告》(附件6),纸质版(一式一份)本人签字后连同电子版提交所在学院,学院组织中期检查,学院主管院领导中期检查结果填写检查意见并签字盖章后于6月9日将中期检查报告电子版和纸质版提交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2.2023年立项项目结项。2023年立项建设的校级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优质课程思政课程、高水平教材填写《2023年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结题报告》(附件7),纸质版(一式一份)本人签字后连同电子版提交所在学院,学院对项目进行初审,经主管院领导签字盖章后于6月9日前将结项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提交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结项名单并公布。


联系人:颜璠、罗发波 0731-88822824

办公地点: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研究生院D栋406)

电子邮箱:peiyangban@hnu.edu.cn


附件:

1.2025年研究生优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建设申报书

2.2025年研究生优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申报书

3.2025年研究生优质课程思政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

4.2025年研究生高水平教材立项建设申报书

5.2025年研究生课程教材申报项目推荐汇总表

6.2024年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7.2023年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研究生院

2025年5月15日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研究生院楼D栋4层

电话:0731-88821224(综合办)、88822856(招生办)
88822824(培养办)、88823112(学位办)

微信公众号: